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通用技術教師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信息技術教育與勞動技術教育相銜接,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為主旨,以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基礎教育課程,是國家規(guī)定的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國普通高中課程結構中,技術是一個基礎的學習領域。在各地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通用技術的教學常常由信息技術教師承擔,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兩學科教育教學相輔相成,對于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技術素養(yǎng)具有不可分割的作用。通用技術的教學需要,也需要專業(yè)化、精細化,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通用技術教師呢?我認為要具備以下四個層面的要求。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信息技術教育與勞動技術教育相銜接,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為主旨,以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基礎教育課程,是國家規(guī)定的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國普通高中課程結構中,技術是一個基礎的學習領域。在各地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通用技術的教學常常由信息技術教師承擔,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兩學科教育教學相輔相成,對于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技術素養(yǎng)具有不可分割的作用。通用技術的教學需要,也需要專業(yè)化、精細化,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通用技術教師呢?我認為要具備以下四個層面的要求。
一、要熱愛通用技術教學
通用技術課是高中生的一門必修課,學生要學好這門課程,教師的引導是關鍵。由于這門課是新課程,專業(yè)教師隊伍還有待建設,因此,首先需要老師熱愛通用技術這門課,要有對技術教育的正確認識和一定的責任感、良好的師德、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
二、要有純熟的教育教學專業(yè)技能
專業(yè)化的教師必須具備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包括教學技巧、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三個方面。
1.熟練的教學技巧。主要有導入新課技巧、講解技巧、提問技巧、多媒體運用技巧、變化技巧、結束技巧等。
2.良好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通用技術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和學生學業(yè)評價能力。
3.扎實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通用技術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問題作為自己的課題,成為教科研的參與者和實施者,并直接為通用技術教學服務。
三、要有寬廣深厚的技術專業(yè)知識
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是指教師從事通用技術學科教學活動中所應具備的科學文化知識及其掌握程度,包括普通文化知識、所教學科知識、教育學科知識,這三者是相互結合和融通的。
1.廣博的普通文化知識。教師的普通文化知識不僅要淵博,而且要飽學有識,將其內(nèi)化為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從而成為具有高尚精神境界和健康人格特質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學校,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能贏得學生的依賴和愛戴。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
2.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教師所教學科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它包括學科內(nèi)容知識、學科觀念、學科思想方法、學科思維特點和研究方法、學科發(fā)展的前沿概況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在一定程度上說,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師所掌握的本體性知識是相關聯(lián)的。正所謂:學高人之師。
3.扎實的教育學科知識。在教與學的領域中,教學過程被看作為教師將其具有的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可以理解的知識的過程。教學的中心任務就是對學科做出教育學的解釋,這種解釋要依據(jù)學生對該學科的掌握情況,考慮到學生已有學科知識及其理解程度,也包括不同學生的特征等,有句話說:“學者未必是良師”。教育學科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
4.知識的溝通與融合。教師的文化知識、學科知識和教育學知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將三種知識相互溝通與融合,形成具有個性特點的專業(yè)知識結構。教師必須認識到自己不僅要學習到新的理論、策略、方法,而且更應該理解、檢驗和批判性反思自己實踐性知識,主動地完善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結構。
四、要有通用技術教師的學科基礎能力
作為一名通用技術教師,還要具備以下開展學科教學的基礎能力。
1.自主學習探究新知識的意識與能力。由于一些專業(yè)知識目前教師不具備,在一些相應的培訓也不能完全跟上的前提下,作為一名教師,為了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應該具備自主學習探究新知識的意識與能力,這也是教師自身專業(yè)成長的需要。書籍和網(wǎng)絡都是教師提高自身專業(yè)知識的良好途徑。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新學科知識新、講授困難,講不好課也是理所應當,那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好教師。在沒有專家引領的前提下,校本教研同伴互助、自己的教學反思,也是提高教師自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建議任課教師每節(jié)課都要進行自我教學的反思。葉瀾教授說得好:教十年書未必能成為名師,但如果能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那肯定能成為教育專家。
2. 信息搜集與處理的能力。由于一些知識的專業(yè)性較強,比較抽象,教師可能無法用語言給學生解釋清楚,如《技術與設計2》中的生產(chǎn)中的流程、閉環(huán)控制過程等。為了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這些知識,這就需要借助一些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比如從網(wǎng)上搜集一些視頻,這是目前老師用的很多的輔助手段之一,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強的信息搜集能力。有的資料搜集到了,但未必適合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的需要,這又要求教師要具備信息處理的能力。網(wǎng)絡是目前最大的、最實用、最直接、最廉價的資源庫,是大家目前汲取營養(yǎng)的首選途徑,因此,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其實是緊密相連的。
3. 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通用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動手之前,先要親自嘗試,才能預見學生實踐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體驗技術所蘊含的思想,從而提升教師的技術素養(yǎng)。因此,實踐操作也是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4. 對前沿技術與設計的敏感力。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學生了解先進的技術與文化。兩個必修模塊主要介紹技術設計,技術與設計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與辯證關系。為了能讓學生了解先進的技術與設計,因此教師的知識應體現(xiàn)時代性,也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對前沿技術與設計的敏感力,及時獲得當今時代最前沿的技術與設計。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才能使學生掌握先進的技術與巧妙的設計。同時也能增強教師的威信與魅力。
總之,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fā)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我們通用技術教師同樣肩負著這樣的歷史使命,愿我們所有的通用技術教師都能勝任此項工作,為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高素質的人才而付出我們的努力。
作者;王近東